首页 >  深度 >  详情

「奔流文化·器物」再说“会川伯赵安铁券”,被世袭的“免死金牌”!

2023-05-10 12:13:22来源:奔流新闻

“我自有誓书铁券护身,你便快走,事不宜迟。”《水浒传》第五十二回中,黑旋风李逵在高唐州打死殷天锡后,小旋风柴进命李逵速速离开是非之地,自己留下来善后。


(资料图片)

熟读《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柴进之所以如此硬气不怕吃官司,皆是因为他家有“誓书铁券”。此铁券不但护佑柴进犯了事也会无性命之忧,而且柴进还屡次拿着它救梁山兄弟于危难之中。

只是这第五十二回的故事有些“反转”——那放置在沧州柴府中的“誓书铁券”这一次不但没能保护柴进,还让他因其受累——高唐州知府以“抗拒官府”之名将柴进打得“皮肉绽开,鲜血迸流”后押入监牢。

《水浒传》是文学作品,少不了虚构想象,但书中提及的“誓书铁券”却是历史存在。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明会川伯赵安金字免死铁券,呈瓦状,近似半圆形,质地为铁质,虽经500余年,其周身并无锈迹,有如新制。券身厚度一致,周边平滑整齐,铁券文字以错金镶嵌于券之两面,正面20行,每行8—13字,共计218字,楷体直书,笔力遒劲,详述了赵安的功绩及褒奖赦封情况。背面右上角有一“右”字,中间2行15字:“若犯死罪,初犯将所食禄米全不支给。”该铁券制作精良,形制规整,保存完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美艺术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明代会川伯铁券

所谓“誓书铁券”或“免死铁券”,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免死牌”或“免死金牌”。不言而喻,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倘使有此牌在手,就意味着犯了死罪也“可免一死”。

“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免尔一死”“若犯死罪,初犯,将所食禄米全不支给”……这是会川伯赵安金字免死铁券上的一段文字,该段文字再次佐证了“铁券得主,有免死特权”。

赵安是谁?正是雄踞陇右的赵土司。

会川(甘肃渭源县会川镇)赵氏土司自明朝由赵安始建袭传19代,历时486年。1926年,甘肃边防督办刘郁芬实施“改土归流”取消土司,自此土司制宣告废止。

《明史》卷155载:“赵安,狄道人。”狄道就是今天甘肃临洮。出身于世胄之家的赵安实则不姓赵,其祖先是西域吐蕃人。北宋时期,赵安的祖先在青唐城(今西宁)建立了强大的部落政权,因为助北宋攻打西夏有功,被赵宋皇帝赐姓为赵。

史料显示,赵安这一支的直系先辈应为世代居住在临洮的赵阿哥昌。至元明之交,镇守临洮的是赵安的堂兄赵琦。赵琦是赵阿哥昌的第六世孙,名脱贴木儿,授陕西行省平章,守临洮为土官,加宣慰使都元帅。明洪武三年(1370年),赵琦随大将军徐达招抚岷州铁城十八族有功,授广威将军,世袭指挥佥事,一时可谓风光无限。这世间的盛荣与枯败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倚伏相存,否极泰来。仅短短23年后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大将军赵琦就因凉国公蓝玉案坐罪而死。据史料记载,像赵琦这样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超过1.5万。

赵安也因为堂兄赵琦而被株连谪戍甘州。

不过,一夜间从锦衣玉食的世胄子弟沦落到去戍守荒凉边塞的赵安却并未因此而沉沦,在谪戍甘州(今张掖)10年后,有谋有勇的赵安开始“逆袭”。他向明朝廷“进贡马匹,出使西域,又跟随明英宗北征有功,累进都指挥同知,与定西伯蒋贵、宁远伯任礼,并称西边良将”。到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赵安因功封会川伯,俸禄千石,两年后又被颁赐免死金字铁券。

获赐免死铁券四年后,赵安过世,他的后代世袭其职,也世袭了免死金字铁券。

其实,铁券不是明代独创之物,而是模仿唐代“钱镠铁券”的产物。

追溯铁券制度之雏形,最早始于战国时期的虎符、铜节。“铁券”一词始见于史籍《汉书》,曰“丹书铁券”。王佐《铁券考》云:“汉高祖平定天下后,敕封功臣,上者王,次者侯十二年又大封功臣,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行铁券,其内镂字,以金涂之。”遗憾的是汉代铁券实物无存,现已无法窥其容。

根据文献资料,唐代仍以铁券敕封功臣。对于那些归诚向化而建立功勋的部族豪酋和割据首领,唐王朝除封赏土地、财物外,还赐他们“丹书铁券,传之子孙,以保其忠”。

正是从唐代“钱镠铁券”开始,铁券坐实了“免死牌”之名。

乾宁四年(897年),唐昭宗为表彰钱镠之功,赐予钱镠铁券一具。此铁券形如覆瓦,上嵌金字,诏书内容共333字,包括钱镠的爵衔、官职、邑地和据以受封的功绩内容,还特别说明对钱镠本人可以免除9次死罪,其子孙后代可以免除3次死罪:“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钱镠,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建者。话说那句艳称千古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即出自此君。吴越钱氏名人辈出,钱谦益、钱其琛、钱学森、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等都出自吴越钱氏家族,而钱镠就是这个家族的开创者。其最初跟着杭州刺史董昌保护乡里,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来董昌叛乱,钱镠受命讨伐董昌,被任命为镇东节度使。平定董昌以后,为唐昭宗赞赏并赐他“金书铁券”。

明代铁券在模仿唐代“钱镠铁券”的同时也进行了不少“改进”,其中明确规定:“铁券分为二通,一付赐予功臣,另一付藏于内务府。”《续文献通考》记载:“字嵌以金,凡九十七付,各分左右。左颁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则合之以取信焉。”

历史上,明代是铁券最为盛行的王朝。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的淮西旧部24位将领几乎无人不有免死铁券,但是最后这些免死铁券得主几乎尽数被杀,只有寥寥一二人获得善终。这具有讽刺意味的历史不由让人感慨:封建社会的人治背景,决定了“免死金牌”这种物件终归只能是帝王家颁发给一个人前半生战功的证明,当作荣誉可以,真拿它当救命的不免天真。

此前报道↓

【奔流文化·闲谭】甘肃明代“会川伯赵安铁券”的来龙去脉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雷媛 荆雯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